10月1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批准自衛隊可擊落“侵犯日本領空”的外國無人機,幾近挑戰中國的底線;10月25日,安倍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公開揚言要當反華舵手;10月27日,安倍在日本自衛隊年度閱兵儀式上喊話稱,自衛隊“一定要展現國家的意志,絕不容許改變(釣魚島)現況”;11月8日,安倍在參議院大會上點名批評中國“破壞日本安全環境”……
  近一個月來,安倍一次又一次在言語和行動上作出挑釁。事實上,回顧安倍去年底上任以來,特別是自民黨和公民黨執政聯盟7月21日贏得參院選舉至今100多天來的一系列表現,不難看出,對華強硬不過是安倍邁向軍國主義的幌子,這位頗具“雄心”的日本首相已經在右轉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歷史問題上自相矛盾
  在參拜問題上一次次耍花招
  “我對第一次執政時沒能參拜感到痛恨至極,這種心情至今未變。”
  10月19日 接受《產經新聞》的採訪
  對於歷史問題,安倍最近的一次公開表態是在10月22日的日本眾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
  在回答民主黨前副總理岡田克也有關“村山談話“的質詢時,安倍說:“安倍內閣從未否認侵略及殖民統治歷史,日本在過去給眾多國家,尤其是給亞洲各國帶來了多大的損害與苦痛,對於這一個認識,安倍內閣與村山內閣是同樣的。”
  那麼,確實如此嗎?
  去年12月30日,上任且4日,安倍就表示要修改承認日本侵略歷史的村山談話,以及就日軍強徵“慰安婦”道歉的河野談話。
  3月,他又聲稱當年日軍強迫亞洲婦女充當“慰安婦”“缺少證據”,併在美國眾院通過要求日本就此道歉的法案後,依然拒絕道歉。不僅如此,同月他還試圖質疑東京審判,稱它“是由聯合國方面根據自己的勝者判斷而做出的裁決”。消息一齣,迅速引起中、韓等國的強烈抗議。
  4月22日,安倍更直言不會原封不動地繼承為日本殖民侵略歷史謝罪的“村山談話”,23日又拋出所謂“‘侵略’定義尚無定論”的論調,再次在國際社會引發批判。
  7月7日,“七七事變”76周年紀念日,安倍談及歷史認識問題時又稱“各個國家都對本國曆史抱有自豪感,相互尊重很重要。”他的一句“自豪”,讓當年被日軍侵略的亞洲國家情何以堪?
  8月15日,在二戰日本投降紀念日上,安倍成了20年來日本第一位在“8·15”講話中不提“誠摯哀悼”和“深刻反省”的首相,甚至連日本首相歷年都要重覆的“永不再戰”誓言都未提及。
  至於靖國神社的問題,安倍幾次三番表態說自己對第一次執政時沒能參拜靖國神社“痛恨至極”,但4月的春季大祭、8·15日本戰敗日、10月的秋季大祭,在大批右翼官員奔向靖國神社之時,他雖沒有真正去參拜,但是獻了祭品,儼然一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姿態。
  與其說他這是顧慮到和中韓等亞洲國家的關係,不如說他是把參拜當成了一張外交牌,暗示“你們如果不與我舉行峰會,我就去參拜靖國神社”,從而把無法舉行的中日韓首腦會談的過失推向中韓兩國。
  領土問題上態度強硬
  拒絕承認釣魚島領土爭議
  “與中國之間不存在需要解決的領土主權問題,也不存在應該擱置的問題。”
  2月1日 日本參院會議
  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比親手完成了所謂釣魚島“國有化”的上任首相野田佳彥,安倍的強硬姿態有過之而無不及。
  剛上任時,他就明確表態稱“與中國之間不存在需要解決的領土主權問題,也不存在應該擱置的問題”,並強調自己將“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衛”這些島嶼。
  之後,他又多次作出這樣的表態,還批評前任民主黨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過於剋制,並積極籌謀進一步將釣魚島占為己有的計劃。
  4月,安倍宣稱要向釣魚島派駐公務員,建船舶停靠站;7月,他登上被視為釣魚島軍事前沿的石垣島和宮古島,叫囂“寸土不讓”;10月,他更批准自衛隊可擊落“侵犯日本領空”的外國無人機,進一步挑戰中國的底線。
  10月27日,安倍還在日本自衛隊年度閱兵儀式上喊話稱,自衛隊“一定要展現國家的意志,絕不容許改變(釣魚島)現況”。他同時“告誡”中國“勿以武力改變現狀”。
  隨後,日本自衛隊從本月1日起,在西南島嶼舉行了為期18天的陸海空給三棲軍演,首次開展假想被攻擊情況下的島嶼防衛演習。儘管日本防衛省強調軍演“不針對特定國家”,但從自衛隊動用反艦導彈大肆演練封鎖宮古海峽來看,此次演習針對顯然就是釣魚島。
  謀求解禁集體自衛權
  步步為營走向軍國主義
  “如果大家想把我叫作右翼的軍國主義者,那就請便吧。” 9月29日 紐約演講
  至於修憲和解禁集體自衛權,則是安倍政治生涯的夙願。第二次成為日本首相後,他更是利用國內的反華情緒,為推進這兩件大事不遺餘力。
  去年底甫一上任,安倍就高調表示了修憲意願,並重啟了他在第一次內閣時期成立的“關於重新構築安全保障法律基礎懇談會”。這一懇談會試圖通過修改憲法解釋,為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鬆綁。日本一旦擁有集體自衛權,就意味著當與其關係密切的他國遭受武力攻擊時,即使本國未受到直接攻擊,也擁有了使用武力阻止攻擊的權利。
  而安倍的終極目標,則是修改憲法第9條,把日本變成一個擁有“國防軍”、擁有集體自衛權的“正常國家”。
  日本《憲法》第9條規定了憲法三大原則之一的“和平主義”,主要內容包括“放棄戰爭”、“不維持武力”、“不承認宣戰權”三項要素,明確禁止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
  4月,安倍成為了自1945年日本戰敗以來,首個公開穿軍服登上軍車作秀的首相。5月,他又坐上編號為“731”的自衛隊教練機,令外界聯想到日本惡名昭彰的731部隊。
  9月,安倍在紐約發表演講,大談所謂“積極和平主義”,向全世界展示了他謀求集體自衛權的主張。
  安倍說,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的目的是使日本變成“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更積極做出貢獻的國家”。針對有關日本“右傾化”的指責,安倍稱:“如果大家想把我叫作右翼的軍國主義者,那就請便吧。”
  10月,安倍政權決定把“根本上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寫入將於年底交內閣會議批准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從而使自衛隊更方便獲得先進武器。
  11月,設立日本版“國安會”的法案在參院順利通過,年內就有望上馬。這一機制將進一步擴大首相的權力,助力安倍的強軍目標。
  不過,日本國內對行使集體自衛權意見不一,聯合執政黨內公明黨就明確反對。安倍本打算年底前由政府作出新的憲法解釋,為允許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走出第一步,但之後還是決定暫時擱置,延遲到明年夏天以後再提出。
  密集展開價值觀外交
  揚言要當亞洲反華舵手
  “我意識到,日本不僅應在經濟領域,而且應在亞太安全領域發揮領導作用。日本已作好了制衡中國的準備。”
  10月25日 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
  從去年底上任以來,不到1年時間,安倍跑了不下20個國家,幾乎月月在外“奔忙”。他在忙什麼?看看他的出訪地圖就明白了。
  算上接下來即將訪問的老撾和柬埔寨,安倍本月就能走遍東盟十國。再加上俄羅斯、蒙古、阿聯酋、沙特、卡塔爾等中東國家,安倍幾乎可以說是繞著中國走了一圈。這就是安倍所謂的“價值觀外交”。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政治問題學者傑拉爾德·柯蒂斯認為,安倍對“價值觀外交”傾註大量精力,目的是突出中國不擁有其所認同的所謂“自由”、“民主”等價值觀,從而強調日本在東亞地區道義上的領導資格。如果把這一邏輯放在安倍“國家正常化”戰略的大背景下看,安倍“價值觀外交”的用意就更為明顯了,即通過在國際上塑造中國的“另類”特征和所謂“威脅”,通過“邊緣化”中國來為重構日本的“國家身份”服務。
  10月25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安倍把話說得更白了。他清楚地表明,日本所能做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在亞洲制衡中國。
  安倍說:“我意識到,日本不僅應在經濟領域,而且應在亞太安全領域發揮領導作用。”
  他說,15年來,日本一直過多地關註國內事務,但隨著它重振經濟實力,“我們希望對改善世界的境況作出更大貢獻”。
  他接下來的闡述中,明確表示日本“作出貢獻”的途徑之一就是在亞洲對抗中國。
  (原標題:言行強硬,安倍打出反華大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gydvbayro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