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家格調清新的書吧,紅黃藍綠的沙發隨意擺放著,訪客們一邊愜意地品著清茶,一邊興緻盎然地聽著主講者——中央“千人計劃”專家陳寧博士,分享他多年來求學、創業與投資中的苦樂人生。講到跌宕處,小屋裡笑聲朗朗,茶香氤氳。
  12月10日,深圳,龍華新區清湖路,“簡·閱”書吧,這充滿智慧與溫馨的一幕,從此定格在鄭彥哲博士的記憶中,也讓他記住了“創智龍華”人才沙龍。這位爾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贊嘆,“既能結識不同行業的人才,又能獲得對本行業的啟發,我下次還來”。
  事實上,不少參與者與鄭彥哲懷有同感。於2013年8月20日啟動的“創智龍華”人才沙龍,旨在為龍華新區各類人才搭建溝通、交流、合作、服務的平臺,已成為新區人才工作品牌。
  位於深圳市中軸地帶的龍華新區,成立之初即確立了“人才強區”戰略,堅持以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為先導,以創新人才政策機製為重點,以推開重大人才工程為抓手,力求建立一支以傑出人才為引領,領軍人才為骨幹,後備人才為支撐的人才梯隊,為高水平建設“兩區一城”的目標提供核心支撐和智力保障。
  頂層設計??
  “黨管人才”實現全覆蓋
  在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競爭已成為最具全局影響力的競爭。黨的十八大報告特別指出,“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以人才強區,黨管人才為先導,龍華新區出台《關於進一步落實黨管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新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新區新體制特點,把轄區4個辦事處納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從領導保障、運行機制、創新模式等方面明確具體要求,並制定《龍華新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工作規則和各成員單位工作分工的規定》,建立各成員單位人才工作信息員網絡,完善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形成統一領導、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人才工作格局。
  “龍華新區人才事業發展定位是發揮人才大後方優勢,打造深圳新的人才高地”,在不同場合,龍華新區黨工委書記薑建軍均如此強調,並不止一次對外展示新區未來的“人才地圖”,誠邀各類英才來新區投資興業。
  ——龍華新區南部,毗鄰福田中心區,高鐵、地鐵等縱橫交錯,正成為深圳人才外溢集聚區。
  ——西部留仙大道,串接起高校、科研院所與高科技產業、先進製造業,構成了一條超級人才走廊,將極大支撐新區人才戰略的實現。
  ——北部,長安標緻雪鐵龍、觀瀾高爾夫球會、觀瀾版畫原創基地等項目,聚集大批國際化高端人才,新區將在其中註入更多國際化要素,打造又一個“國際社區”。
  制度“聚才”??
  打造“龍舞華章”特色品牌
  世界之爭,歸根結底是人才之爭。而人才競爭,根本則是人才制度的競爭。
  建區三載,龍華堅持把創新人才政策機製作為新區人才工作的重點項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體現中軸新城特色的人才政策措施,為加快人才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2013年3月至5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發展”主題,新區組織人事部門展開深度調研,形成了產業、公共事業領域2個專題調研報告,隨後又編製完成《龍華新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確立了未來新區人才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人才工程,形成了新區人才發展規劃體系。
  圍繞破解新區轉型發展重點領域人才瓶頸制約,以中央“千人計劃”人才、廣東省領軍人才、深圳市“孔雀計劃”人才引進計劃為引領,龍華新區制定了《關於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實施“龍舞華章計劃”的意見》,以及涵蓋高層次人才認定、保障、服務、資金管理等4個配套文件,涉及解決高層次人才生活補貼、住房安居、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健等具體問題,著力為新區引進培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新區人事部門負責人告訴筆者,“龍舞華章計劃”最根本是對人才的保障,尤其是明確了新區人才認定辦法,其中新區重點培養的成長型高層次人才是獨特所在,“不僅將科研人才,更將高層管理人才也納入了人才體系中。”
  據瞭解,2013年新區共安排4500萬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今年再度安排6000萬元資金,這一數字還將根據人才工作需要相應增加。
  服務“留才”??
  “哪兒有人才,哪兒就有服務”
  經過多輪培訓後,今年4月底,湖南小伙張雲走上了新的崗位——龍華新區人才服務專員,與他相伴的是“四件套”:工作證件、徽章、台牌與日誌本。與小張同日上崗的,還有其他79名同樣朝氣蓬勃的年輕專員。
  於人才而言,一流的服務往往比優厚的待遇更有吸引力。“服務人才就是服務發展”,正是認識到一流服務之於一流人才的重要性,龍華新區黨工委更加註重人才服務和氛圍營造。
  但服務專員僅僅是新區人才服務大格局的冰山一角而已,其他創新諸如:
  ——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新區依托區人才人事服務中心開設高層次人才服務專窗,提供資格認定、綜合保障等涉及人才工作和生活的17項服務,“一站式受理、一站式辦結”。
  ——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目前已設立留學生創業園、寶能科技園及大浪時尚創意城三大人才服務站,啟用“龍華新區人才服務”官方微信,並將逐步實現在新區重點產業園區和企事業單位人才服務站的全覆蓋。
  ——人才公共服務導圖,立體、簡明、清晰地標註出新區人才服務體系各個層級、平臺和載體信息,以便於各類人才找到適合自己的服務點。
  如今,新區由“區—辦事處—園區、企業”三個層級構成的“金字塔”服務體系初具規模,形成了“頂層統籌指導、中層實施推進、基層精細服務”的人才服務格局,實現了“哪兒有人才,哪兒就有服務”。
  ■龍華印象
  “金鳳凰”的心聲
  建區三載,龍華新區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外籍院士2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8名、廣東省“珠江計劃”人才4名、廣東省創新團隊2個、深圳市孔雀計劃人才20名,以及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120名,並新認定60名龍華新區高層次人才,實現了諾貝爾獎專家、外籍院士、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廣東省創新團隊等“零”的突破。
  年輕的龍華新區,何以如此引人入勝?且聽“金鳳凰”們的心聲:
  “電子書之父”周國富:選擇龍華,就是選擇未來
  2013年8月20日,龍華新區揭牌首個留學生創業園,首批來自美國、英國、荷蘭等七個團隊入駐,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電紙書之父”周國富和他的團隊即是其中之一。
  周國富帶來了一支國際化研發及產業化團隊,包括1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名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2名廣東省領軍人才,4名(原)全球500強企業研發及管理專家。
  許多人不理解,榮譽等身的周國富何以選擇建區不過兩年的龍華?周國富坦誠回答:我看好龍華的未來,這裡就像30年前的深圳特區一樣,充滿著發展機會。在這裡,我們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於為常:我看好這裡的發展潛力
  於為常,植物微染色體研究專家,世界上第一個構建出植物人工染色體的科學家。2011年,以於為常為核心成員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農業生物技術團隊,成為深圳市“孔雀計劃”專項首批引進的創新團隊。而在龍華新區,黎光片區200畝育種試驗田,正成為於為常團隊新的科研陣地。
  “每次去龍華,都看到新變化。我和同事們看好這裡的發展潛力。”於為常說,廣闊的發展空間、優厚的人才政策和新區領導層的誠意,吸引了團隊落腳龍華,團隊將3到5年內研發出20到30種育種周期較短、珠三角地區市場前景較好的瓜類、茄果類和葉菜類蔬菜新品種。未來時間里,龍華這塊試驗田將長出更多碩果。
  圖/文 吳永奎 王峰  (原標題:深圳龍華:不拘一格聚人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gydvbayro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